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
台江县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于1986年,由台江县师范大学和农业中学合并而成。2007年,新职业学校在选定地点建设,校园于2009年9月建成并搬迁至现场。
近年来,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,根据县党委、县政府建设苗族新疆文化生态旅游县、发展目标和市场、创新机制、品牌发展理念,紧密围绕台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,以苗族第一县独特的原生态民间文化和原生态旅游资源为优势,探索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,职业教育与民族文化、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有机结合的新途径。
以民族音乐舞蹈专业为龙头,以农村经济管理和服装设计为两翼,以计算机、汽车驾驶维修、电子电工为补充,加强专业建设。提供全国音乐舞蹈、缝纫及服装制作、计算机、汽车维修、电子电工、农村经济等五大类16个专业。2006年,国家音乐舞蹈被州教育局评为黔东南州重点专业。教学科研成果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。学校成立苗族艺术团、苗族文化课堂等亮点值得肯定。专职教师64人,本科占93.7%,高级职称占26.6%。学校占地面积84101.4平方米,其中科研基地299.7平方米,租用培训基地6300平方米。
学校占地面积从18656.7平方米增加到4535.6平方米(68亩)2.5倍,建筑面积从4800平方米增加到12500平方米增加3倍,专职教师从60人增加到72人,外籍教师11人,在籍学生从588人增加到1355人,成人教育486人稳步发展。21265.54多平方米的校舍建筑面积。
苗族建筑风格优美,三年总投资4032.2万元购买教学设备、设备维护和新校园建设。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。办学规模逐年扩大,培训基地建设有效,产教结合成果,艺术、农工基本形式并进,各专业协调发展。
学校紧紧围绕办高水平学校、培养高标准人才的战略目标,坚持高标准、高品位的办学,形成以专业建设为龙头、以教育质量为核心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体系。激发活力。积极推进适合职业教育就业的办学模式,实行多元化、多规格、多层次的办学,取得显著成绩。每年有近700名合格毕业生被派往社会,每年有2000多名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。学校派24名教师参加全国、省、州骨干培训,或到联合办学院交流学习,或到生产线实践。办学特色逐渐形成,学校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台江县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集职业教育、成人教育、短期培训、技术推广为一体,始终围绕雄心、技能、服务经济理念,坚持道德、技能校训、精心组织、加强措施,大力发展职业教育,努力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的能力,学校教育、教学管理水平达到新水平,学生规模扩大,目前,学校有1816名学生。学校设有民族音乐舞蹈、服装设计与制作、计算机应用、汽车驾驶与维修、学前教育、现代农业等专业。毕业生每年遍布全国,供不应求。
近年来,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,学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,2002-2004年,我校被中共贵州省委、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;2005年被中国科学院评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办学单位;2006年被州政府评为黔东南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;2007年被省民族宗教委、省教育厅评为民族文化教育项目学校; 2011年4月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。2012年8月,我校学生舞蹈节目《台江盛装踩鼓励》代表黔东南参加多彩贵州比赛,获银奖。
招生计划
今年,学校计划招收1150名学生,招收历届和应届初中毕业生、具有相当初中教育水平的社会青年、退伍军人、返乡农民工、下岗工人等。其中,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计划招生200人;客户信息服务专业计划招生100人;计算机应用专业计划招生100人;学前教育专业计划招生150人;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计划招生150人;园林专业计划招生100人;国家工艺生产专业计划招生100人;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计划招生100人。
学生待遇
农村户籍或城镇家庭困难学生,生活补贴1500元/年。
2.为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和勤工俭学岗位。
3.在校期间可以直接上成人高校,毕业后可以参加相应的招生考试,成绩优异,按班级人数的6%送高校深造。
4.考试合格后,发给黔东南州中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。符合条件的,发给技能等级证书(全国通用)。
5.毕业负责所有推荐就业。
层次 | 专业方向 | 招生计划 | 招生对象 |
三 年 制 中 专 | 汽车驾驶和维修 | 150 | 30岁以下的应届初中毕业生、社会青年、退伍军人、返乡农民工、下岗工人,具有相当的初中文化。 |
民族传统工艺 | 100 | ||
计算机及应用 | 100 | ||
学前教育 (与凯里学院联合组织) | 150 | ||
服装设计与工艺 | 100 | ||
民族音乐与舞蹈 | 100 | ||
数控技术 | 100 | ||
观光农业经营 | 100 | ||
机械工程与应用 | 100 |